發布日期:2025-10-09
【東亞最前線】102級彭義芬學姊演講|經驗分享跨國與跨領域求職經驗分享
文/莊婕妤 臺師大東亞系117級 2025/10/09
本次培育國際移動力系列演講講者為彭義芬學姊。學姊是師大東亞系102級政治與經濟組畢業生,大學期間曾赴澳洲打工度假和赴日交換。學姊的經歷背景非常多元,在進入東亞系前曾讀過軍校和電機系,更曾經以舞者的身分在台灣燈會閉幕式上演出。目前長居在日本,擁有接觸多國客戶和跨國企業的工作經驗,並從一般上市公司跨足到媒體、廣告、IT業界等,在業務、製作人、顧問等多個角色中活躍。現擔任多家大公司的廣告業資深客戶經理,且預計於2026年到名古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。
在演講的開頭,彭義芬學姊首先介紹跨國求職中必備的基礎能力。除了眾所皆知的外語表達能力外,她也指出缺一不可的「硬實力」及「文化適應能力」。表達硬實力時需要利用量化數字的技巧,「比如說:第一年業績30萬、第二年60萬和業績總成長率200%,這兩種寫法你們覺得哪一樣較能突顯優勢?」學姊以引導方式慢慢帶出如何實際應用這些基礎技能,「各國企業文化適應方面,有時不一定和國籍有關係。所以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時,只要確保目標一致、正確的話即可,多利用工具、資料來源等以免造成誤解。」同時,她也強調比起「證照」,有意義的工作經驗在求職時幫助更大,她表示自身的優勢就是可以在職稱和角色間轉換自如,這需要許多經驗來支撐。無論是產品還是客戶屬性的不同,都需要不同的應對方式,此時就非常考驗溝通和交涉的經驗與能力。針對這點,學姊舉出當業務的例子:習慣接觸人群後,客戶會藉此提出不知是抱怨還是要求的模糊指示,需要把這部分轉換為可以提出的具體數字。然而每個公司部門的目標不盡相同,是否能做到「需求轉譯」和了解決策者與使用者的差異,以達成流暢交涉,是求職上極被看重的經驗。
接著彭義芬學姊也分享了她在跨領域求職中的職涯策略。「多數人期待一畢業就能有想做的工作,但現實往往是透過案件爭取、換部門、自我學習等途徑累積經驗和成果後才會到達想要的工作。」她表示要將心態放在「每個工作都有價值」,每份工作都是知識與經驗的疊加,職涯是「修正」而不是「直線」。保持彈性,不需一步登天但要有明確目標,才是對職涯應有的價值觀。「現今線上學習平台發達,但我認為最好的自我學習並不是一股腦盲目地學,而是從公司處理一個案件,發現自己欠缺什麼再學什麼。」基於此學姊以自身實際案例做講述,並提出將經歷「可視化」正是對自己最好的管理。
演講的尾聲,彭義芬學姊從職涯、人脈、職場、溫度四方面分享令她獲益良多的書單。問答環節中學生們也踴躍發問,從跨國求職的動機到日本職場文化、求職面試時的應對進退等,學姊皆一一結合自身經歷詳盡回答,獲得同學們的熱烈迴響。本次講座提供學姊在跨國、跨領域求職方面大展身手的豐富資訊與經驗,相信同學們聽完講座後,在未來職涯規劃上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與更明確的方向。

